在未來幾十年里,農業產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。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的數據, 2050年的糧食產量需要比2006年增加70%才能養活地球日益增長的人口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,農民和農業公司正在轉向運用物聯網的分析和更大的生產能力。
農業技術創新不是什么新鮮事。幾百年前,人們用手持工具,工業革命帶來了軋棉機,19世紀出現谷物升降機、化肥和第一臺天然氣動力的拖拉機。到世紀末,農民開始使用衛星來計劃自己的工作。
物聯網將把農業推向新的高度。智能農業已經越來越普遍,因為有了農業機器人和傳感器,農民和高科技農業正在標準化。物聯網應用在未來幾年將幫助農民滿足世界糧食需求。
高科技農業:精準農業與智能農業
農民已經開始使用一些高科技的農業技術提高他們的日常工作效率。例如傳感器可以讓農民獲得在地區的詳細的地形和資源地圖,土壤酸度和溫度的變量。他們還可以利用天氣預報來預測未來幾天和幾周的天氣模式。
農民可以使用他們的智能手機遠程監控他們的設備、農作物和牲畜,統計牲畜飼養和生產。他們甚至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對農作物和牲畜進行預測。
無人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來調查農民的土地和作物數據。JohnDeere(農業設備生產商)已經開始把拖拉機聯網,創造了一個展示作物產量數據的方法。與無人車類似,該公司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的拖拉機,這將釋放農民的勞動力并進一步提高效率。
所有這些技術都有助于精確農業或精準農業,利用衛星圖像和其他技術(如傳感器)來觀察和記錄數據的目的是提高生產產量,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。
農業的未來:物聯網,農業傳感器,農業無人機
智能農業和精準農業正在起飛,但它們可能只是農業世界更大規模使用技術的先驅。Business Insider的高級研究服務預測,農業中物聯網設備安裝將從2015年的3000萬增加到2020年的7500萬,達到20%的復合年增長率。
美國目前在物聯網智能農業方面世界領先,每公頃(2.5畝)農田可以產生7340公斤的谷物(如小麥、水稻、玉米、大麥等),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851公斤谷物每公頃。
在未來幾十年里,隨著農場變得更加緊密,這種效率應該有更大的提高。OnFarm,一個農業物聯網平臺預計,農場在2050年平均每天要產生410萬個數據點,而2014年只有190000個。
此外, OnFarm多次研究發現,農場的平均產量上升1.75%,能源成本下降7美元至13美元每英畝,灌溉用水量下降 8%。
鑒于物聯網應用在農業中的所有好處,不難理解農民會越來越多地轉向使用農業無人機和衛星。